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哀港大 ( 四 )



最近看到網上不少人引用馮睎乾的《一句話為馮敬恩平反》 (以下簡稱 "馮文"),忍不住笑問,難道他們沒看清楚便引用 "馮文" 來撐馮敬恩,一心只為撐而撐?

我無意貶低儒學或全盤否定孔孟的教導。其實,時代會變遷,觀念會進步,即使是聖賢的教導,也有些觀念會漸漸變得迂腐。舉例說:

例一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論語.學而》 )

如在現代仍依照孔子所述的 "無友不如己者" 去交朋結友便很有問題。如果人人都不與道德上不如自己的人交往,那麼人人只好選擇和道德水平相若的人結交,這又怎可能交到道德比自己好的朋友?

例二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論語.子路》 )

很明顯,在強調法治的現代社會,反對派人士,特別是馮睎乾都不會接受孔子當時的說法,即父子互為隱瞞和包庇對方的盜取行為是符合公義的,相信他們也不敢這樣肯定親情可以凌駕公義。

話說回頭,我沒打算逐點批駁 "馮文",只需指出致命的一㸃已足夠。最可笑是 "馮文" 引用了「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這句來為馮敬恩平反。未經過仔細分析,還以為馮睎乾想借此反諷以學生代表身份躋身校委的馮敬恩。

「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的意思是指「最低級的統治者,就好像被統治的低下人,即古代所謂的 "小人一樣,只知盲從和聽命行事,說話一定信實,做事一定果敢,固執而不懂靈活變通的人」。其實用這句來撐政府委任的港大校委一樣說得通,也更有說服力,因為他們是代表政府和納稅人參與港大事務的最高層管理人。直至現在,我仍未看到有什麼理由要他們遵循以往所謂的  "慣例去批准一位極富爭議的人升任副校長,也未看到反對派有令人信服的理據 (包括那兩段關於李國章和紀文鳳的秘密錄音去反駁校委的決定。

憑馮敬恩的功力和表現,我擔心他未掌握到怎樣才能有效地運用 "權變去達到目的,他自己已變成大花臉。



參考資料:

1)   在《論語·子路》,子貢和孔子的對話。原文如下: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譯文:
子貢問道:“怎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士?”孔子說:“用羞恥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爲,出使外國,能不使君命受辱,便可以稱得上是士了。”子貢說:“冒昧地請問次一等的。”孔子說:“宗族稱贊他孝順父母,鄉黨稱贊他尊敬兄長。”子貢說:“冒昧地請問再次一等的。”孔子說:“說話一定信實,做事一定果敢,固執而不懂得權變的小人呀!不過也可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貢又說:“現在執政的那些人怎麽樣?”孔子說:“咳!這些器量狹小的人,哪裏能算得上呢?”(《論語》:陳耀南導讀 / 張燕嬰譯注,見頁 260 - 261 )

2)   端沐賜,衛人,字子貢。孔門十哲之一,以言語聞名,善於雄辯,辦事通達,善於外交,曾任魯國、衛國之相。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商於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孔子弟子中首富。

在司馬遷眼中,子貢是個極不尋常的人物。

春秋時期,天下分裂,各方諸侯爭相稱霸,連年征戰,烽煙四起。當時的魯國非常弱小,為鄰國所虎視。有一年,齊國欲興師魯國,魯國上下驚動。孔子出生在魯國,為了解除魯國危困,他於是派子貢去各國游說。子貢不辱使命,挑起了吳齊兩大國的戰爭,最終得以存魯、亂齊、破吳、強晉和霸越。(《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3)   孔子在談到仁的時候,常常涉及到 "君子" "小人"。有一種觀點認為,孔子的所謂 "君子",已經不再是一種單純的社會階級分類了,而是上升到對於人的整體理想要求,這就是說,不管是什麼人,只要懷仁、行仁,那麼就是 "君子",否則就是 "小人"。由此可知,孔子心目中的 "君子",已經超越了階級的意義。如果按照這樣的理解,那麼以下的語句便有矛盾,或同義反覆,而且很難解得通: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憲問》)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

孔子顯然是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來劃分 "君子" "小人"。孔子的所謂 "君子"其實是指貴族和上層統治者。而所謂 "小人" 是指平民中地位低微的人,也是 "君子" 的反面。在孔子看來,社會下層只能在上層的影響下,通過教化甚至恰當的刑罰才可能達至仁德。只有這樣的理解,才可以解得通上述兩句。

4)   “士”,上古掌刑獄之官。商、西周、春秋為貴族階層,多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後,逐漸成為統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統稱。戰國時的“士”,有著書立說的學士,有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陰陽曆算的方士,有為人出謀劃策的策士等。如:荊軻為燕太子丹刺秦王、馮諼客孟嘗君、蘇秦連橫等。

“士農工商”即古代所謂四民,指大學士、種田的、做工的、經商的。

先秦時最低級的貴族階層。也是古代四民(士、農、工、商)之一。春秋時,士大多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以俸祿為生,有的有食田。戰國以後,逐漸成為統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通稱,是脫離生產勞動的讀書人

春秋以前,"" 士是 "士民" (等同百姓,從事耕、戰) 由戰場上培養出來的一種比較低級的 "" 這時烽煙四起,各方諸侯爭相稱霸,連年征戰,""士須要履行義務和效忠軍中將領去保家衛國。春秋後期,私人辦學之風大盛,由此培養出來的 ""士屬比較高級的 ""( 百度百科 )

5)   階級、階層(《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王力主編,見頁140 - 141 )

依照古代史的研究者的一般結論,最初所謂 """"""""""都是奴隸。臣是男奴隸,妾是女奴隸。周初的社會還存在著大量的奴隸,周天子常常拿奴隸賞賜給他的大臣。周代的奴隸還可以像牛馬一樣在市場上買賣,也有當做牲畜來屠殺,這表現在上古的殉葬制度上。

在啇代,貴族最初被總稱為 "百姓"。後來百姓成為民的同義詞。

啇代王位的繼承是兄終弟及,無弟然後傳子。周代王位由嫡長子世襲,餘子分封為諸侯 (也有異姓功臣分封為諸侯的) 。諸侯的君位也由嫡長子繼承,餘子分封為卿大夫。諸侯受封國於天子,卿大夫受釆邑於諸侯。卿大夫下面是士(大體是大夫的宗族) ,士受祿田於卿大夫。周天子有天下,諸侯有國,卿大夫有家。家是卿大夫統治的區域,通常是由士來擔任家的官職,稱為家臣。孔子的學生冉有、季路就擔任過季康子的家臣。

《左傳·昭公七年》說:"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這樣,形成統治階層內部的分級。春秋以前士是武士,有義務 "執干戈以衛社稷";春秋以後士是文士,士逐漸成了注重個人尊嚴、有使命感的知識分子的通稱。

士下面是庶人,又稱庶民。西周時庶人雖然還是用來封賜,但庶人的身份比奴隸高,以後庶人逐漸成為個體農民了。

君子小人也是兩個相對立的概念。最初君子是貴族統治階層的通稱,小人是被統治階層的通稱,後來才以所謂有德無德來區別君子和小人。

6)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田常欲作亂於齊... ,孔子於是派子貢去別國進行外交游說,希望魯能避免戰亂... ,子貢於是游說吳王說:"夫勇者不避難,仁者不窮約,智者不失時,王者不絕世,以立其義。"

子貢的意思是:"勇敢的人不避開艱難,通情達理和為別人著想的人不會讓別人陷入窮困,聰明的人不失掉時機,施行王道的人不會讓一個國家滅絕,憑這便可以建立吳王的正道。"

吳王被子貢說服,出兵與齊硬碰,先破齊師,繼而伐晉,不敵大敗,越乘機滅吳。

7)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對顏淵說:如果任用我,就施展抱負;如果不用我,就藏身民間,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這樣。” 子路說:如果老師統領三軍的話,那麼跟誰共事呢?” 孔子說:徒手與老虎搏鬥、徒步涉水過河,即使死了也不會後悔的人,我不跟他共事。我所共事的人,一定是遇事時謹慎小心,善於謀劃而取得成功的人。  
(《論語》:陳耀南導讀 / 張燕嬰譯注,見頁 146 - 147 )

8)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論語·先進》)

譯文:
閔子騫侍奉在孔子身旁,恭敬正直的樣子。子路,剛強的樣子。冉有、子貢,和樂的樣子。各自盡顯自己的性格。孔子非常高興。但又說:像子路那樣,恐怕會死於非命。” (《論語》:陳耀南導讀 / 張燕嬰譯注,見頁 218 - 219 )


延伸閱讀:

9)   君子

10)  小人

11) 

12)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13)  大宗小宗

14)   Whistleblowers? No, they're snitches ( Source:The Standard, Michael Chugani, November 03, 2015 )

"Voting against Chan Man-mun and saying he is not qualified as pro-vice- chancellor are not illegal or immoral activities. The HKU Council allows members to vote how they want and to express opinions. Fung Jing-en is, therefore, not a real whistleblower according to the dictionary because he only leak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opinions and votes of others that he disagreed with for political reasons. The unidentified person who leaked an audio of what council member Arthur Li Kwok-cheung said during the meeting is also not a true whistleblower because Li Kwok-cheung did not say anything illegal when he voted against Chan Man-mun. It is more accurate to call a person who leaks information for political reasons a snitch (informer, traito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