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文章)
李曉鵬(經濟學學者,作家)
李曉鵬,重慶江津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劍橋大學訪問學者,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中國教育觀察者與中學學習問題專家。中高考均為同考區第一名,高中就讀於重慶江津中學,本科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作者簡介:李曉鵬,經濟學博士,主要著作有“中國崛起對經濟學分析”,“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
因為這是全體中國人面臨的挑戰,反擊一定會付出代價。我們是中國人,所以很多人的利益也都會因此受到一些損失。但越是這樣,越是要團結一心,堅決打贏這場貿易戰。
李曉鵬:不必擔心貿易戰,因為中國將取得勝利是一件毫無疑問的事情 ( 來源:四月網, 2018-08-02)
關於中美貿易戰,總有人催我寫點東西。我是不太想寫的,因為中國將取勝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情。有好多人,包括主流官方媒體,也趁著貿易戰大機會大吹特吹中國經濟的諸多缺陷,我覺得是好事情,多暴露些問題出來,有利於我們做的更好。至於這些言論背後,或多或少的透露出來一些想要藉機否定中國道路的意圖,也不值得擔心,蚍蜉撼大樹罷了,讓他們指桑罵槐的爽一爽也沒啥。畢竟前些年對網絡言論的整頓,有些地方有點過頭,被打壓的一方需要個情緒發洩的渠道,貿易戰就是這麼一個渠道。雖然這些人之前痛恨特朗普,但一旦特朗普把矛頭對準中國,在他們眼裡這個口不擇言的“瘋子”立刻就變得神聖起來,儼然成了一個大戰略家,幾乎可以跟他們最熱愛的總統里根相提並論了。里根不是跟蘇聯打星球大戰麼,特朗普就是里根附體新聖賢。在看到里根附體的那一刻,他們眼裡難免不湧動一些激動的熱淚吧。特別是當歐盟主席容克與特朗普共同宣布要搞零關稅的那一刻,他們激動得靈魂都戰栗起來,忍不住要拉住經過他們身邊的每一個人說:你看見了嗎?歐洲和美國終於聯合起來了,這是一種多麼神聖的聯合!為了偉大的自由貿易和民主他們不計前嫌,拋棄爭議,跨越大西洋緊緊的擁抱在一起。噢,天啦,他們還提到了日本,對!美歐日同盟!簡直就是完美。中國就要完了!完了!完了!
這一波節奏實在是帶的太狠了,我周圍好多朋友都跟著不淡定了看來還是得說兩句,給大家安安心:美國主動挑起貿易戰不得人心,逆經濟規律和人類共同利益而動,最後必然失敗。中國被迫反擊,師出有名,捍衛全球貿易自由,其主張符合全球經濟發展大趨勢,最後必然勝利。這是不以個別事件和個別人物的意志為轉移的,更不以某些主流媒體和自媒體帶節奏為轉移的。
首先,適度的貿易戰有利於中國產業升級。
中國現在正處在許多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或市場化的關鍵時刻,適當的貿易戰有利於我們凝聚人心專注自主研發,贏得國內市場的支持。一些新產品也需要適當的關稅保護加以培育。比如芯片產業,以前大家都樂得購買英特爾或高通的芯片,用來做手機做電腦,日子過得很滋潤,沒有啥危機感。中興被制裁的消息一出來,相當於給全民做了一次芯片產業知識科普,全國人民都知道原來中國的芯片產業問題這麼多,從政府到企業都在喊著要加快投入芯片關鍵技術的研發,一下子就把芯片產業的熱潮給調動起來了。
這種事情,沒有美國人來制裁中興,咱們自己的宣傳部門還真宣傳不出來這種效果。可以說,中興制裁案,起碼把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速度提高了百分之好幾十。說不定十年二十年以後,某個幫助中國芯片技術超過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會說:我本來想去某個房地產或者金融企業掙點快錢的,結果中興事件出來以後,才知道我們國家芯片產業有這麼大的問題,這才投身芯片。中國不缺這種人,班超投筆從戎嘛,魯迅棄醫從文嘛,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啊,幾千年來不都是這樣?所以,適當的打一打貿易戰,對中國是大好事。過了幾十年舒服日子,得有人來給我們找點麻煩。不然人才都去炒房了,早晚自己把自己玩死。貿易戰有利於我們更多的人才,更多的資金進入到關鍵產業升級的關鍵環節。總的來說,我們歡迎貿易戰,歡迎適度的卡脖子。這是第一。
第二,特朗普是中美戰略對抗的最佳對手。
如果中美必有一戰,那麼美國方面的領導人最好就是特朗普這種水平。而現在確實就是!這實在是太好了。
老有人說中國戰略誤判 - 是有點誤判,主要是實在想不到美國人會選出一個水平這麼差的總統我之前也預測過特朗普上台後的政策選擇,一個是收縮起來搞內政改革,一個是轉移矛盾得罪全世界,我認為後者是很糟糕的選擇,特朗普應該選擇前者。我也“戰略誤判”了。就好像高手過招,總要預測一下對手會出什麼厲害的招數。結果對手上來閉著眼睛就是一通王八拳,確實很容易讓人“戰略誤判”。不過這種“誤判”我們是希望越多越好。
特朗普去英國訪問,就勸英國“硬脫歐”,跟歐盟徹底鬧崩,被梅姨當面拒絕,然後他見了記者他就說自己很懷念“英格蘭” - 也就是最好英國的蘇格蘭和北愛分裂出去;會見馬克龍,就悄悄的說你退出歐盟吧,我給你比歐盟更好的待遇馬克龍雖然年輕,但並不幼稚,當面笑嘻嘻,心裡MMP,剛回到歐洲,就把這句話曝光給了媒體;到德國訪問,要求默克爾不要買俄羅斯天然氣,並且增加軍費,衝到對抗俄羅斯的第一線;到了俄羅斯,又跟普京攀交情,好的一筆,默克爾心裡怎麼想可想而知。結果一回國,美國國務院就發布報告,聲明絕對不承認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一部分,普京也跟著發表了一個演講,說我看人民幣具備代替美元的潛力。克里米亞問題是俄羅斯的核心戰略利益,美元霸權是美國的核心戰略利益,雙方在這兩個問題上公開懟,那是攤牌了,不打算再談了所以特朗普訪問俄羅斯基本上就是一無所獲。除此以外,他還要墨西哥修邊境牆,還要墨西哥出錢;對加拿大增收關稅,讓加拿大被迫反擊;還要打擊非法移民,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得罪一通中東國家......總之就是把不該得罪和該得罪的不分青紅皂白全都得罪了。他還退出了TPP,把日本也折騰夠嗆。撕毀伊朗核協議,歐盟和俄羅斯都不滿意。這一通王八拳下來,實在是讓人目瞪口呆。
得罪一個人不是本事,能把全世界主要的勢力全都得罪一通,這才是真本事。上一個這麼幹的人,是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特朗普背後是美國,估計結局能比卡扎菲好點,還不至家破人亡,但其戰略導致眾叛親離而最終失敗的結局是逃不掉的。
但凡智商正常點的政治領導人,看到了特朗普這一番折騰,心裡基本就有譜了。不管特朗普說啥,這哥們一轉身就能翻臉不認人。跟這種人就沒法談條件,所以全都是笑臉相迎,特朗普想听什麼話就說什麼話,但誰也不把跟特朗普說的話和特朗普說的話放在心上。到了這個份上,美國外交基本就涼涼了。因為人家根本就不跟你談了,談了也白談。這就是咱們外交部發言人說的,談判的基礎是信用。特朗普現在全世界都沒信用了,沒。人願意正兒八經跟他談判所以他去跟很多國家領導人談,表面成果都很豐盛,但全是場面話,用咱們中國話來說,就是打官腔,基本沒有能落實的。這就是特朗普面臨的現實 - 人家吵架都不願意跟你吵了。
這樣一個人,竟然國內還有人指望他團結歐盟日本一起對付中國這不是搞笑嗎?還有人說基辛格說了,要團結俄羅斯對付中國,這個戰略好厲害 - 厲害是厲害,問題是特朗普具備基本的執行力嗎?普京能信得過他?你是歐盟領導人,你敢跟特朗普結盟嗎?你是俄羅斯領導人,你敢跟特朗普聯合嗎?
對了,還有個朝鮮。朝鮮核試驗的時候,有些人瘋狂罵朝鮮領導人是瘋子,說美國甚至中國都應該去把他滅了。結果後來人家說可以跟特朗普見面了,又是這些人,說小金好聰明呀,要帶槍投敵戲耍中國,你看中國這下傻X了。結果人家先來中國拜訪,跟特朗普談了半天啥也沒談出來,一回頭朝鮮媒體就開始罵美國的要求很無恥特朗普回國後吹了一通牛以後,朝鮮的事情又木有下文了。反倒是中國 - 朝鮮 - 韓國越走越近。
如果中美之間的戰略衝突不可避免,由這樣一個人來帶著美國跟中國打貿易戰,我們能不高興嗎?簡直就是天佑中華啊!把所有的第三方勢力都得罪完了,逼著他們跟中國走的更近。我們做夢都希望遇到這樣的對手。
第三,歐盟不可能跟美國聯合起來對付中國,美國想要打貿易戰只能靠他們自己。
站在歐盟的角度,中美開打貿易戰,他們的最佳選擇很簡單:坐山觀虎鬥,兩邊佔便宜你要是歐盟領導人,你也這麼幹而實際上歐盟就是這麼幹的。有些同志啊,實在是想中國崩潰都想瘋了。歐盟主席跟特朗普搞了一個虛頭巴腦的聲明,啥法律效力實際條款都沒有,就欣喜若狂,恨不得說成是歐盟已經跟美國簽訂了共同打擊中國的條約。
歐盟的態度很清楚的:中國沒得罪我,我也不得罪中國雙方互相開放做生意,有啥不好當然,小打小鬧反傾銷什麼以前也經常幹,現在也該怎樣怎樣美國特朗普威脅要加收我關稅,我就反擊報復。現在特朗普說先不徵收關稅了,那麼我也承諾不報復了。你說要搞零關稅,可以談,沒問題。公平合理就行。完了。
特朗普一轉身,就告訴記者,歐盟已經同意進口美國大豆了。中國媒體立馬跟著起哄,變成了歐盟已經同意和美國一起跟中國打貿易戰了。歐盟這邊立馬就蒙了:我啥時候說過這個?
按照特朗普和國內某些同志的宣傳口徑,發個聲明就叫結盟對付中國,那中國和德國的聯合聲明該叫啥?默克爾在歐盟說話的分量可比沒有實權的歐盟主席大多了。
什麼是中美貿易戰?中美貿易戰,就是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戰。就是這兩個國家戰,其它國家都靠邊站。這是老大和老二的戰鬥,其它小弟都是圍著看熱鬧的。歐盟不會為了中國而去得罪美國,也不會為了美國來得罪中國。但是有一點,這場貿易戰是美國人挑起來的,而且特朗普還順便要想把歐盟也收拾一頓。如果中國慫了,那麼特朗普會不會對歐盟提出更苛刻的條件?白痴都知道,肯定會。歐美零關稅協議不要說還沒有簽署,就算簽署了,特朗普一轉身說老子被騙了,協議不算數,從新談,不然我就對你徵收懲罰性關稅。歐盟能把他怎麼樣?所以歐盟至少是希望中國要頂住,不要服軟。中國硬頂住了美國的壓力,歐盟這邊跟美國談判的籌碼就要多一點,底氣就要足一點。
至於說零關稅這種東西,一點也不可怕。默克爾願意跟美國談汽車零關稅,那是因為德國是汽車強國,兩邊互相零關稅沒問題。但也就限於汽車這麼小的一個領域。美國如果跟中國談零關稅,中國也願意談。歐盟來談,我們也願意談。現在關稅真心不高了,降為零影響不大。關鍵還是技術封鎖和產業補貼。
歐盟和美國在工業零關稅上還可以談一談,涉及到產業補貼那就沒法談了。特別農業補貼,歐盟要是對美國農產品零關稅加取消自己的農業補貼,它的農業馬上就會遭到巨大的衝擊。法國農民估計立刻就幾大卡車的大豆白菜去把法國議會和總統府的大門給封了。
補貼這事兒歐美根本不可能談的攏。懂點歷史的去看看歐盟從煤鋼共同體到歐元區的過程,那個談判之艱辛,到處都是卡點,談了幾十年,最後矛盾最大的就是農業補貼。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手段非常多元化,不是談一個意向性的零關稅就能解決貿易爭端的。你看看歐盟是怎麼收拾谷歌和微軟的?動不動就是反壟斷幾十億美元的罰款。歐盟雖然有點官僚主義加白左傾向,但絕不是什麼傻白甜,關鍵利益方面可不含糊.TPP談了多少年?從美國宣布準備加入開始,談了八年,這還不算美國參加之前的好幾年,反正最後崩了。歐盟和美國要搞什麼自貿區,按照歐盟的效率和特朗普折騰事兒的風格,沒有十年根本不可能談出來有實質性意義的成果。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是,歐盟和中國沒有根本性的戰略利益衝突。歐盟犯不著為了美國損失跟中國的經貿合作。這跟當年美蘇冷戰不一樣,蘇聯是直接威脅到歐洲國家安全的存在,東德西德勢不兩立。歐洲人那是真擔心蘇軍來了死全家。歐洲不跟美國聯盟都不行。中國製造2025是要產業升級,有些地方跟歐盟的優勢產業有衝突,但升級的過程一定會大量採購歐洲的先進設備,反而會為歐洲創造一個潛力超級大市場需求。想想看,中國搞“機器換人”的產業升級,歐洲那些機器人企業掙了多少錢?沒有中國製造2025年,這些企業的利潤從哪裡來?
就算將來產業升級了,跟歐洲肯定還是會有分工。中國崛起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我們是搞生產搞貿易崛起的,做生意兩邊都能賺到錢,就算中國超越歐洲,那也是中國增長的快一點,歐洲增長的慢一點,慢慢追上來的,不是中國要搶歐洲人的飯碗,讓他們沒有飯吃。只要大家都能從中國崛起的過程得到實在的好處,一些面子問題,意識形態問題,不會導致雙方發生根本性的利益衝突。要讓歐盟承認中國的國力可能超過它,中國的政治體制可能不會向他們看齊,黃種人建立的國家也能成為世界老大,是有點傷自尊心。但自尊心又不能當飯吃對不對?國家之間沒有永恆的友誼,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話不就是歐洲政治家自己講的?現代國家治理體系,都是基於理性建立的。利益才會引發戰爭,自尊心不會,最多打打嘴仗。
中國的戰略利益跟美國是有點根本性衝突的。因為美國有個美元霸權體系,中國崛起了,就會挑戰這個體系,那麼美國坐在美元霸權上收割全世界財富的這個渠道就可能被掐斷。這是帶有根本性的衝突。歐盟不一樣啊。歐元又不是全球貨幣,也不收割全世界。世界貨幣是美元還是人民幣有多大區別?如果是美元和人民幣兩強並立,歐洲還能漁翁得利呢。所以,沒有根本的戰略利益衝突,決定了歐洲不會參加到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遊戲當中來,這是根本性的。這中間出現各種小事情小波折,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歐洲有時候偏向中國一點,有時候偏向美國一點,改變不了這個戰略大格局。
所以,有些同志指望歐盟站出來幫助美國收拾中國,這個夢想恐怕是要落空了。不要說歐盟,就算是更加鐵桿的日本,到目前也是含糊其詞態度曖昧的,並沒有旗幟鮮明的站到美國一邊。原因也是一樣,這是美國和中國的事兒,這兩個巨無霸打架,其他人犯不著瞎參合。日本經濟也離不開中國,出來搗亂損人不利己。保持中間立場,等著兩邊來拉攏,趁機從兩邊要點好處才是最佳選擇。
要說卡脖子技術,美國方面是有一些,但是不多。好多東西歐洲日本能提供。比如芯片的光刻機,那是芯片產業的“脖子”,但那是荷蘭生產的,美國也生產不了。中芯國際要買最新的7納米光刻機,荷蘭人馬上就賣。比如精密工業軸承,中國不行,美國也不行,最強的是瑞典。高端精密機床,德國人那裡買得到,也不用怕美國卡脖子。我們不要有受迫害妄想狂,認為荷蘭,德國,瑞典會有錢不賺,有全世界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市場不去佔領,反而跟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聯合起來卡我們脖子。這場貿易戰是美國人挑起來的,它想挑戰全世界。中國的對手只有美國,中國可沒有挑戰全世界。如果中國去挑戰全世界,那我們肯定一敗塗地死翹翹,但只是迎戰美國,我們有足夠的把握取得戰略優勢。
第四,美國內部也不能實現團結,特朗普無法統一內部意志。
中興通訊因為跟伊朗有貿易關係,違反了美國的國內法,被美國人逮住了想要制裁。結果搞來搞去,還不是交罰款了事。這個罰款的數量,還不如中國不批准高通收購恩智浦,高通損失的違約金多。歐洲法院隨便收拾一下谷歌,收的罰款也遠高於這個數。為什麼美國不乘機搞死中興呢?還不是捨不得這塊市場。中興垮了,好多美國上游廠商也要跟著倒霉。美國商務部和美國議會裡邊,多少人受了遊說人的好處,才決定放過中興,那就說不清楚了。我們外人看不見,但從這個結果來看,很明顯,連一個自己作死的中興都下不了狠心往死裡整,要跟整個中國鬥,我看夠他們內部折騰了。
不過這一條不細說,因為這是美國國內的事情,變數比較大。我們料敵從嚴,把美國的國家意志想的強硬一點沒啥壞處。但關鍵時刻,其內部鬥爭可能會出現戲劇性變化。比如加州威脅繼續搞貿易戰就要公投獨立,國會通過議案限制總統的關稅權力等等,讓這個貿易戰從正劇變成喜劇也是有可能的。
第五,最關鍵的,還是中國自己底子厚實,鬥爭意志頑強,不怕什麼貿易戰,冷戰,熱戰。朋友來了有好酒,敵人來了有獵槍。
美國人說了,要讓中國感受到痛苦。這句話說得有點不知道天高地厚。過去一百多年來,中國感受到的痛苦多了。難道區區一個貿易戰,還能比日本侵華戰爭更痛苦?貿易戰所可能帶來的痛苦,在過去一百年裡外部勢力給中國製造的痛苦指數排行榜上,估計前一百名都進不去。遠的就不說了,好多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就說比較近的一次,1989年以後,美國聯合整個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制裁。那一次的力度可是比這一次大得多了。那一回歐洲日本是不含糊的,一邊倒的堅決站到美國那一邊。那時候蘇聯社會主義陣營也靠不上,中國基本上算是被徹底孤立了。
然後呢,中國服軟了嗎沒有嘛制裁就制裁,扛了一年,歐洲先扛不住,紛紛解除制裁:?不管了,老子要跟中國做生意,有錢不賺二百五,十多億人的市場放著不要,去爭什麼極權人權?真金白銀最重要,然後日本也跟著解除了制裁。最後就剩美國了。美國人扛了兩年,最後悄悄的來找中國談。中國方面的回應說:中國不可能主動讓步,因為制裁是美國主動挑起的,只能是美國自己解除制裁。
然後美國就解除了制裁。就這樣。
1990年年代初期的時候,中國的經濟還弱小的可憐,尚且不怕美國歐洲日本聯合支持,硬扛了下來。難道2018年,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還會怕美國單獨發動的貿易戰?
這是鬥爭意志。中國人民中國黨從來都不缺乏鬥爭意志,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從最艱苦的環境中通過你死我活的鬥爭成長起來的。朝鮮戰爭都不怕,還怕貿易戰?這一次貿易戰,雖然有很多中國國內的媒體拼命帶節奏,投降主義思潮搞得很紅火,但決策層態度是很堅決的,比美國高層團結的多。在鬥爭意志方面,中國顯然處於上風。
朝鮮戰爭的時候,國內投降主義論調也是很高的,比今天那可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比如著名知識分子張東蓀就主動去跟他的“美國朋友” - 實際上是美國間諜 - 說:請你轉告美國政府,並不是所有中國人都反對美國的還開了一份可以跟美國合作的“民主人士”的清單,準備將來美軍打進來可以參與新政府建設。這個張東蓀還真是個愛國人士,一心為國的,不是那種想發國難財,賣國求榮的。但他看不到中國人民和中國黨的強大力量,所以才會幹出這種可恥可笑的事情來。最近像高善文一類的投降言論,大體應該和張東蓀是一個路數的,是一種善意的投降主義。不過善意的投降主義也是投降主義,而且當年沒有互聯網,張東蓀也就只能關起門來在自己的朋友圈子裡邊傳播一下,現在動不動就十萬加,雖然調門低了一些,但實際負面影響可更大。
除了鬥爭意志,當然要有實力。中國現在有沒有實力跟美國打貿易戰呢?當然是有的。不僅有,而且有富裕,可以說是優勢巨大,取得勝利不在話下。
中國是全世界工業體系最完整的國家,沒有之一。當然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生產的產品種類能夠達到中國的水平。美國就差的更遠。
中國有22億畝耕地,糧食產出足夠自給自足,進口大豆等農產品主要是用於改善消費和相關工業的。
中國擁有完整且獨立的軍事工業體系,從最強大的氫彈到洲際導彈,從先進的戰鬥機到最先進的驅逐艦,應有盡有。此外,重要的軍事裝備可以得到盟友俄羅斯的支持。美國人在最核心的技術方面沒辦法卡中國的脖子。
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內需消費市場。去年中國全社會零售總額按照現實匯率計算,已經超過美國。
中國具有極強的科技原創能力,在國外期刊發表的科技論文數量,被引用數量,以及專利授權量,基本都處於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名的水平。中國每年培養出來的大學以上學歷的畢業生人數全球第一。
跟這樣一個經濟體打貿易戰,同時還把歐洲亞洲中東其它國家全部得罪一遍,開什麼玩笑?
中國經濟體系現在有一個很需要認真解決的大問題,這個問題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樣,根本不是什麼房價太高,金融債務太高之類的問題。這個問題是軍事工業技術和民用產業發展脫節。這是改革開放前後,兩條發展道路形成的斷層。
前沿技術,一般都是先軍用,再民用。國家投入支持研發,先用於軍事,再逐步然後轉化成市場化的商品。美國人自己的高科技產業,也是這麼走出來的。互聯網就是先用於軍事領域的,矽谷發展早期的許多技術都是美國國防部支持研發的。這是一個基本規律。
改革開放以前,中國也是走的這條道路。比如飛機,先模仿蘇聯搞了一個轟炸機,然後再試圖把轟炸機改造成為民用客機。先造坦克和軍用運輸車,再造民用貨車和小轎車。這樣一步一步來,軍事技術先用,然後轉化成市場成果,賺的錢或者收的稅政府再投入軍事研發。這樣,國家掌握了核心技術,研發投入也有經濟支持,從而形成一套獨立的經濟研發生產體系。
但是這個路線跟計劃經濟結合的太密切,遇到了很多問題。改革開放以後,這條路被部分中斷了。大飛機研發下馬了,改成直接購買外國的飛機。汽車搞合資了。我們今天大量的市場化產品,其背後的關鍵零部件,好多都是從國外進口的。
但是,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並不是完全否定了前三十年。至少軍事體系是繼續沿用了前三十年的道路。軍事工業體系仍然保持的很完整,沒有走“以市場換技術”的道路 - 當然,西方國家也不會給我們這個機會,所以軍事工業自己形成了一個比較封閉的獨立系統,從研發到生產製造,非常完整。但是,這些技術只用於軍事領域,很少向民用轉化。因為在向民用轉化的過程中,被外國的技術搶了市場了。外國的技術更成熟,成本更低,民用市場只需要直接購買國外的核心產品然後外殼組裝就能開賣,省事方便,賺的是勞動力價格便宜的錢。而我們自己的軍事技術向民用轉化,剛開始肯定有很多不方便不成熟的地方,民用市場不願意用。所以中國的經濟體系,變成了兩張皮。
一張皮,就是一個獨立的軍工體系;另一張皮,就是依賴於國外先進技術的民用產品體系。
這導致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軍工研發成本很高,技術投入收回很困難。同時,民用產品在很多關鍵環節,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可能會被美國人“卡脖子”。
但實際效果來看,這兩張皮各自運轉的都還不錯,創造了我們看到的中國從1978年年到2018年的“中國經濟奇蹟”。為什麼能創造這個奇蹟呢?
一個原因,是因為民用的體系直接用國外的加工組裝,再搞點水平不高的技術性研發,賺了不少錢。這些錢很多通過稅收和國有企業利潤等等渠道變成政府收入,政府的財力大幅度增加,用來投入軍事技術研發。所以軍事技術本身雖然沒有賺到錢來回補,但因為開放帶來的經濟高增長,間接的補貼了獨立研發的軍工體系,勉強維持平衡。
第二個原因,就是咱們的軍工體系還繼續講貢獻,裡邊很多改革開放以前繼承下來的優秀傳統,老一輩科學家的獻身精神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拿著很低的工資,幹著世界級水平的工作。新一輩人當中也有很多受到了感染。整個體系從人才培養到最後出成果,保持的比較完整,技術和精神傳承都沒有崩掉,仍然能夠維持相對低成本的有效運轉。
這兩個體系要繼續這樣獨立高效運轉,有一個基本前提,就是國外的高科技產品還能夠繼續讓我們敞開了進口。還有就是我們的軍事系統能夠保持基本的廉潔,不腐化,人才不流失。但是這兩個條件,現在看來都不容易維持。第一個前提的問題就是現在貿易戰,美國人不干了,他們看到了中國在這樣下去可能會搶了他們的飯碗。而且中國再按照這速度產業升級下去,外國的高科技確實有點不夠用了,好多得自己全新研發。第二個前提的問題就是,軍事系統現在確實待遇不太夠。軍事當然要講貢獻,但長時期的和平,光講貢獻也不行,要有個均衡。特別是對於非戰鬥人員,對科研技術人員,後勤生產人員,還是要多講點福利待遇。在民用市場工作,能掙一百萬,在軍事體系,掙六十萬也可以,差的四十萬算是講貢獻。但要是只能掙十萬,差的九十萬貢獻,時間長了肯定要出大問題。人才流失,技術洩密,以次充好甚至間諜案件高發,都是會出現的。
除了軍工科技和民品市場,中間還有一個就是國家主導的高端科研機構,包括高校中科院這種。算是夾在中間的。這些機構也是改革開放以前就建立起來的,現在主導的還是行政體制管理的那一套,但市場化的因素也很多了。問題跟軍工體系有類似的地方,就是很多國家的戰略性研究成果,沒有很好的向民用市場轉化,科研人員的待遇比軍事系統好點,但也有限,不過轉化能力和程度比軍工體系還是要高很多,這算是個半成品。
這種情況下,我們看清楚了:。兩張皮不能再這麼搞下去,必須要搞軍民融合,必須堅定不移的推動國有戰略性科研成果向民用市場轉化兩個體系要融合民品市場從軍事技術和戰略研究當中取得自主可控的知識產權,軍事和戰略性研發從轉化過程中獲得足夠的利潤用於支持後續研究,提高研究人員的收入待遇。這兩個體系融合好了,中國才能建成真正的“創新型國家”或者說打造一個比較完整的“國家創新體系”。
這兩張皮的關係,跟今天的貿易戰有很大關係。為什麼我說什麼房價高,金融槓桿都不是關鍵問題,這些都是浮在表面的小問題,科技實力才是核心競爭力。美國的軍工體系和高科技產業如此強悍,所以再怎麼折騰金融危機最後都是收割別人,人家自己越活越滋潤。
中國這兩張皮,各自問題都很大。但是合在一起,好多問題可以互相解決,這是中國在貿易戰中可以扛過來的最根本的東西。舉個例子,比如超級計算機。這個算是戰略性產品,很多計算是為民品服務的,生物製藥,圖形渲染什麼的都用得著,但背後是軍事工業體系在支撐。以前我們的超算是用的美國的英特爾芯片,因為方便好使。結果中國的超算連續好多年當了世界第一,把美國人自己搞的超算給比下去了。美國人就不乾了,開始搞技術封鎖,不准英特爾向中國出口頂級超算用芯片。按照某些同志的想法,那中國的超算那不就是馬上就得涼涼了?結果怎麼樣呢?結果只過了一年,中國就搞出來一台比以前速度提高了百分之好幾十的新超算,還是世界第一。這台新超算的芯片就是中國自主研製的。
一年時間就能從無到有把頂級超算的芯片給研發出來?那是不可能的。一年的時間,只夠把新的芯片怎麼組裝成超算搞明白,系統不出BUG就不錯了。只能是中國其實早就有了這方面的技術儲備和技術能力。但是這個技術一直在軍事系統內部用,對外公開使用的臨門一腳是沒有的。為什麼缺這臨門一腳?為什麼以前不早點用自己的芯片?因為有性能更好還更便宜的芯片可以進口嘛!自己的生產起來麻煩,成本還高,就偷個懶。但是被美國封鎖了,那沒辦法,高成本也要咬著牙上,最後發現,一跺腳一咬牙,還是搞成了。所以我們要感謝美國的封鎖,要是沒有他們的及時封鎖,我們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讓自家的頂級超算用上自己的芯片。這一用上以後,下一代的超算芯片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逐步改進了,新超算為民用市場提供服務的利潤就可以用來投入一代超算芯片的研發了,這個“超算芯片的國家創新體系”才算真正建起來了。以前最關鍵的一環總是卡了一個美國企業英特爾,如鯁在喉,那確實是不爽的。
中美貿易戰,中方的最根本的底氣,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我們是一個開放的經濟體,而且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除了美國,全世界都會繼續跟我們做生意,美國人要卡我們脖子,我們能從別的地方進氣,憋不死。我們的產品美國人不買,有的是人買。比較典型的案例是華為。美國就一直沒向華為開放過市場,不管是電信設備還是手機,總是設置很多障礙。華為實際上就相當於一直只能在歐亞非市場開拓,沒法去開拓美國市場。結果怎麼樣?成了全球電信業的老大。歐亞非市場足夠大,足夠中國做生意搞產業升級的。
第二個,就是我們有一套從改革開放以前就建立起來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和獨立的軍工體系。特別是軍事工業體系。這個體系一直沒有依賴美國,走的是幾乎完全的獨立自主研發的道路,在一系列核心技術方面是有老本的。能靠自己把四代機送上天,J20和055驅逐艦上面的高科技多得很的,能把工程車送上月球,能靠自己製造出世界第一第二的超級計算機。所以不要相信什麼中國沒有科技實力,中國人沒有科學精神,沒有工匠精神之類的鬼話.J20不靠科技實力,不靠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能上天?玉兔登月車上月球難道靠的是靠吹牛逼吹上去的?有人很反感“厲害了,我的國”這種宣傳方式,但那個宣傳片裡面講的科技成果哪個不是真的?中國在一系列全世界最頂級最關鍵的技術方面,是有儲備的。總體水平跟美國有差距,但完整而且自主可控,不怕卡子。民用市場的關鍵技術關鍵產品依賴外國依賴的有點多,以前主要是成本考慮。但早在貿易戰之前,我們就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建立一個歐亞大市場,就組建了一把手擔任組長的最高級別的軍民融合小組,所以從根本上講,哪裡有什麼“戰略誤判”?再往深了說,我們多少年來一直堅守耕地紅線,保證糧食可以自給自足,默默投入研製出來了四代機,搞嫦娥登月,這些難道不是戰略預判的成功?早就料到總會有一天,美國人會搞這麼一出的。我們戰略上早就在做準備,七十年了從來沒有停止過!
有些人之所以不知道中國軍工體系的強大,是因為我們一直很低調很注意保密。比如我們第一艘航母剛剛實現成功的艦載機起落,殲15艦載機研發項目總負責人羅陽就去世了,於是媒體熱烈報導,我們才知道原來咱們國家有這麼一個牛逼又默默貢獻的科學家。要不是趕上這個時間點,我敢說羅陽這個人從生到死,幾乎就不會有媒體上會出現這個人的名字。全體中國人除了羅陽的同事和親戚朋友,其他人基本就不會知道中國有過這麼一個人。別以為中國只有炒房團,這種低調幹事的牛人多著呢。這種人呢,才是中國的脊梁。那些房地產圈子金融圈子裡邊天天上微薄上電視的有頭有臉的人物,我看大部分只能算是中國的贅肉。美國人一拳打過來,肉疼,但要想打垮我們的脊梁,還差得遠呢!
當然,我們現在也有很大的問題,就是這兩張皮確實沒結合好。兩方面的責任都有,一方面軍工體系過度封閉,有點排斥市場企業參與,其它戰略性研發成果的轉化體制也沒有搞好;一方面民品市場貪圖快錢,有國外的便宜貨都搶著要,對自主科技成果的轉化不願意去花錢花時間支持它成長壯大現在貿易戰是個好機會,兩頭應該很容易就達成共識,美國人搞封鎖搞高關稅壁壘,好多外國源頭技術就可能斷掉,或者說讓企業家也認識到這個不確定性太高,起碼是有了危機感,為了避免這種不確定性,多拿點錢出來支持咱們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是值得的。從某種意義上講,貿易戰是在給中國幫忙,我們應該感謝天降偉人,裡根附體,戰略大師特君特朗普。
這兩張皮要貼到一起,需要時間,而且是挺長的時間。這個時間,中美貿易戰就不可避免的要給我們帶來痛苦。不過也要看到,美國方面同樣要承擔痛苦。他們想丟開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沒有地方能給他提供補充的,全世界都沒有。想丟掉中國這個最大的生產基地,再去培育別的生產鏈,需要花的時間更多,更麻煩。沒有中國製造,蘋果手機要想在世界其他地方生產,難度是很大的,因為一個手機那麼多零部件,全世界沒有哪個地方比中國更齊全更方便的可以整合整個產業鏈要想。從新培養這麼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需要一套高效完整的基礎設施系統,包括高速公路電力網絡通訊網絡等等,需要一個能始終維持社會穩定的政府,需要每年數百萬的大專以上學歷的人才,然後堅持發展三四十年,才能建立起來。我們跟美國拼什麼?歸根到底,就拼,到底是他們另外建立一個套工業製造系統的時間更快,還是我們實現軍民技術融合,建成完整的國家創新體系的時間更快?
我認為,毫無疑問,中國會更快。從基礎設施開始重建一套工業體系所需要的時間,那是硬碰硬的,沒有個二三十年根本不可能。軍工技術是已經有的,畢竟J20已經上天,航母已經下海,玉兔已經登月,超算芯片已經跑起來了,民品市場體系也是現成的,中國科研院所的研究實力也上來了,國際期刊的科技論文數量已經世界第二了,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工業國和消費國了,連接起來沒那麼困難。所以,沒什麼可怕的。外部的壓力,只會讓這幾個體系更快的黏合在一起。
最近幾年,中國軍事工業的成就越來越突出,大家發現一個現象:從二十年到三十年這樣的時間長度來看,越是美國人封鎖的厲害的領域,我們越是成長的越快。中國現在敢跟美國叫板的高科技,幾乎全都集中在美國人一直嚴厲封鎖的軍事工業和戰略性領域。民品方面,看起來經濟增長速度挺快,核心技術始終不好突破。現在J20是可以媲美美國最先進的戰鬥機F22的,055驅逐艦也可以PK甚至超過美國最先進的驅逐艦,超級計算機的研發進度也領先美國 - 之前總是第一,今年美國反超了,但新一代超算的驗證機中國還是領先的。民用市場,還真不好找不出來這種範例。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堅持走獨立自主,自主研發的道路,短期來看效益不好看,但長遠來看反而走的更快一些。所以美國人的封鎖,貿易戰這些都是好事情,短期內大家可能日子要過的一點,長期來看,反而會變得更好。至於高善文說的,新一代人的日子可能沒他們那麼好過,這個我相信。炒房玩金融,在論壇上吹吹牛逼發布個研報,就能發大財,年薪千萬,這種日子誰都想天天過,月月過,年年過。但總是過這種日子,或者說過這種日子的人太多了,這個國家就真完了。新一代中國人,最好是少一些高善文,多一些羅陽,中國才會發展的更好更健康。中國要打贏貿易戰,要打破美元霸權,靠高善文是不行的,靠羅陽,才有點希望。
總結一下,中國為什麼貿易戰必勝首先,這是美國人主動挑起的不義之戰,我們佔據了道義優勢,鬥爭意志必然更加頑強堅決;其次,中國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獨立的軍工體系,核心技術核心科技並不缺,貿易戰只會促進軍工技術和戰略性研發成果加快與民品市場的融合,更快建成中國的國家創新體系;第三,中國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我們開門做生意,不怕你不來我這裡賺錢。歐盟俄羅斯日本等等,都不會跟著美國的指揮棒走。有些中國實在搞不定的關鍵核心技術,有地方買,不用成天過度擔驚受怕,芯片光刻機找荷蘭,精密機床找德國,工業軸承找瑞典,航空發動機找俄羅斯,只要你不像特朗普一樣天天嚷嚷要收拾那個修理這個,大家都不會跟錢過不去。美國人卡不了我們的脖子。就算是美國國內也不是鐵板一塊,不可能密不透風。只要能到錢,資本家什麼事都幹得出來的。第四,中國有全世界最完整的機械工業和電子信息產業鏈條,丟掉這個製造基地,美國的高科技產品要重新建一個生產製造基地,也需要極大的時間和資金成本,必然損失慘重。要尋找可以替代中國的市場,基本就更不可能。沒有足夠的利潤支撐,他們的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也會遇到極大的困難。至於美國自身內部經濟不平衡,貧富差距和社會割裂等更深層次的問題可能帶來的衝擊,就更不容小覷。動態的來看,美國的問題更大更難以解決,我們的問題更小更容易解決。時間站在我們這邊,勝利也注定會站在我們這邊。
總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國選擇的崛起道路,是一條獨立自主,生產創造,平等貿易為核心的道路,不以任何對外掠奪為基礎。只要我們堅持這樣一條道路,自然會路越走越寬,生意越做越大。意識形態的爭議,人種文化的差異,這些東西在國際交往中不是決定性的,決定性的始終是戰略利益,主要就是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我們只反對以美元霸權為核心的不平等戰略利益,支持各國自己努力發展經濟,分工合作,自由貿易的戰略利益。我們的雄心是路人皆知的,但我們實現雄心的方式和路徑,不會給美元霸權體系以外的其它主要國家的戰略利益帶來根本性威脅,也是顯而易見的。有了這一條,外部的威脅就都可以淡然處之。
最後以一個段子來結束全文。
微信上老有人在轉這麼一個段子,說“外交部聲明:中方將不惜一切代價反擊美國的制裁開始我以為我是中方,後來發現我是那個代價。”
怎麼看待這個段子?我想,我們既是中方,也是代價。因為這是全體中國人面臨的挑戰,反擊一定會付出代價。我們是中國人,所以很多人的利益也都會因此受到一些損失。但越是這樣,越是要團結一心,堅決打贏這場貿易戰大國地位不是吹出來的,是打出來的熱戰以前打過了,在朝鮮戰場和越南戰場上擊敗了美國人;冷戰也打過,蘇聯垮了我們沒跨,反而成了第二大經濟體;現在打貿易戰,已經很溫和了,跟我們那些去打熱戰和打冷戰的前輩們相比,我們夠幸運了,可以了,這都頂不住,那就真是愧對先人了。
文章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